Search

【2月2日】對沖基金拆倉潮漸過,美股3大指數反彈,道指升229點或0.76%,標指升1.61%,納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2月2日】對沖基金拆倉潮漸過,美股3大指數反彈,道指升229點或0.76%,標指升1.61%,納指升2.55%。噚日提到標指3710是牛熊關鍵位,一旦失守便要考慮是全面轉勢而不是超買調整,還好上週五雖失守過3710,收市時仍順利企回3710之上,週一回穩後更是越升越有,似乎正慢慢脫離危險期。從上方阻力3885計,於3710入市代表向上有4.7%的上升空間,這還未計及破頂再升,對一般投資基金來說,算是不俗的低吸良機,所以筆者才認為值得搏入第一注。
納指情況也差不多,以頂部阻力13750計,向下回吐4.5%計算,支持位約在13100,上週五同樣輕微破位後回穩。跟早前觀察一樣,科技股反彈力度較舊經濟股為佳,納指反彈優於標指。本週仍有多隻重磅股出業績,今晚盤前有Exxon Mobil,盤後有Amazon, Google及阿里業績,明晚要留意高通。至今標普500間公司中,已有37%公佈了業績,82%超出預期,是近十年來最高水平,主要是Q4復甦較預期快。
除了要留意業績外,週三會出小非農數字,週五有非農數字,相信更能反映美國經濟情況。美國供應管理學會(ISM)剛公佈1月份工廠訂單數字,由60.5降至58.7,ISM表示需求方訂單依然保持旺盛,早前公佈的Markit製造業生產指數其實已回升至11年來最高,反映工廠訂單同樣是強勁,唯一不協調是疫情影響了貨物運輸,運輸訂單積壓升至30個月以來新高,運載力不足影響了貨品交收期,前線零售商開始出現庫存不足,庫存量降至11年以來最低。過高的運輸成本同樣打壓了零售商的訂貨意欲,海運成本甚至超越了貨物本身價值。實體經濟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,要回復至疫情前仍有很漫長之路要走,這些都不是單單「放水」便能解決。
上週五美股大跌,早段亞太區股市卻率先反彈,A股3大指數反彈,分別升0.64%至1.36%不等。外資重新流入,淨買入62億元,但留意A股成交回落至8567億,阿爺開腔股市不應過份熱炒,一眾基金大佬知進退,慢牛代表不要勇進,所以上週出現了健康回調,但未至於全面轉勢。今年新增貸款料仍保持在高水位,新基金將會繼續熱賣,後繼資金未斷,每次回調也是低吸機會。
回說港股,筆者早前預期今次回調,合理區間大約是28300至28800,估計27500應該最後防線,除非失守否則仍是逢低買入。結果噚日未穿28300便開始回升至,甚至升至28892收市,不過28800至29300相對有較大阻力,不排除先在低位28300至28800慢慢整固後再上機會較高。
陸資力頂騰訊(700)及美團(3690)推高指數,其他指數股只是一般,至於個股則回復牛市勇態,南下資金(北水)淨流入167億,繼續買買買。心動(2400)再升26%破頂,此股今年升至100元機會很高,繼續持貨便是。噚日醫藥及生物科技股表現出色,筆者上週高位減持後,噚日開始進行低位補回,包括藥明巨諾(2126)及海吉亞(6078)。繼閱文(772)破頂後,眾安在線(6060)回調後尚未反彈,此股開始轉勢也是吸納對象。快手(1024)完成招股後,本週將陸續釋放凍結了的1.28萬億元,若美股回穩,港股現平應可逢低吸納。
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